家长在陪伴孩子游戏时,可能会发现他们在独自玩耍时会边活动边嘀咕、自言自语,或者独自一人玩耍时抱着娃娃说话。这些情况都是孩子正常成长过程中的现象,是幼儿言语发展的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家长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自言自语是幼儿在言语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现象。人的言语有两种形式:出声的外部言语和不出声的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人们在自己思考问题时为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它比外部言语更直接、更密切地反映人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行为自觉性。
在内部言语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思维依赖于表象,语言动觉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完全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因此,幼儿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这种自言自语的过渡形态是幼儿言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
自言自语有两种情况: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游戏言语是一种行动的伴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边活动一边说话,用言语补充游戏情节。这种自言自语的特点是完整、详细,富有感情和表现力。问题言语是困难在言语中的表现。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自言自语表示困惑、怀疑等情绪。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会出现这种自言自语,表示所采取的方法。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多讲话,不要制止他们自言自语。这是因为自言自语是孩子思维的有声表现,说明孩子动脑筋。父母还需耐心倾听孩子们说话,并给予启发和指导。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有利于独立思维创造的环境,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